
在(zai)2016年3月16日召開的上(shang)海城(cheng)(cheng)市(shi)規劃(hua)(hua)行業(ye)協會2016年會員大(da)會暨(ji)2015年度(du)上(shang)海市(shi)優秀(xiu)城(cheng)(cheng)鄉(xiang)規劃(hua)(hua)設(she)計(ji)(ji)(ji)頒獎大(da)會上(shang),我司編(bian)制的《余(yu)姚市(shi)濱海新城(cheng)(cheng)總體優化及核(he)心(xin)區概(gai)念(nian)城(cheng)(cheng)市(shi)設(she)計(ji)(ji)(ji)》獲2015年度(du)上(shang)海市(shi)優秀(xiu)城(cheng)(cheng)鄉(xiang)規劃(hua)(hua)設(she)計(ji)(ji)(ji)三(san)等獎,該項目于2012年8月通(tong)過參加全國(guo)公(gong)開招投標,在(zai)很多家(jia)設(she)計(ji)(ji)(ji)院的報名中(zhong)脫穎而出,成為(wei)最后的中(zhong)標設(she)計(ji)(ji)(ji)單位。
我(wo)司在(zai)項目中提出了生態新(xin)城(cheng)(cheng)(cheng)、智慧新(xin)城(cheng)(cheng)(cheng)、文化新(xin)城(cheng)(cheng)(cheng)的規(gui)劃理(li)念,將余(yu)姚濱海(hai)新(xin)城(cheng)(cheng)(cheng)定位為沿杭州灣的重要(yao)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余(yu)姚海(hai)洋經濟發展先導區(qu)(qu)和(he)新(xin)型產(chan)業的集聚(ju)區(qu)(qu),是集生產(chan)、研發、服務、居住為一體的配(pei)套齊全、生態環保、節(jie)能(neng)低(di)碳的綜合型產(chan)業新(xin)城(cheng)(cheng)(cheng)。該定位到了余(yu)姚市(shi)委市(shi)政府和(he)余(yu)姚濱海(hai)新(xin)城(cheng)(cheng)(cheng)管(guan)委會的高(gao)度認(ren)可。
規劃從城市空間設計和整體開發的角度出發,對上版規劃的空間結構、功能布局、公共設施和道路交通等方面進行了調整,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通過濱海新城中部南北貫穿的一條空間景觀軸,將產業園區與小曹娥鎮在空間上有機串聯; 二、加強濱海產業園區與小曹娥鎮之間的聯系,統籌布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避免因重復建設造成的浪費; 三、產業用地與公共設施用地在比例上保持一定的平衡,在大力發展產業的同時,兼顧生活、生產配套設施的建設; 四、在產業用地中布置部分公共服務設施,使得產業用地與公共設施用地相輔相成,形成一個完整的服務體系; 五、采用客貨分離的道路設計原則,貨運道路的設置保證滿足貨車雙向通行需要,客運道路的設置保證了每個企業均有良好的前臺空間,便于形象展示,接待訪客。 該項目規劃成果于2013年12月順利通過市人民政府組織召開的評審匯報,目前已進入方案實施階段。 項(xiang)目主(zhu)要編制人員:胡志山、全先(xian)國(guo)、邵(shao)詔(zhao)亞、劉萬光、丁小安、張瀲、張俊、何(he)鵬、邱翔(xiang)、闞(kan)立(li)群、汪家明、王雯婷、黃曉鋒、沈(shen)紅麗、俞(yu)彬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