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把上海萬達商業廣場建設成為一流的精品工程,上海萬達公司堅持高標準,高起點的規劃設計。依照大連市建筑設計院提交的“上海萬達商業廣場規劃及單體概念的設計方案”,2003年末,上海萬達商業廣場建設項目就取得了“四證”,已經具備了開工興建的基本條件。由于原設計方案總建筑面積21.3萬平方米,容積率為2.95,比較低,我們提出規劃設計方案進行重新調整的建議,被集團采納。上海公司積極主動地與集團規劃部聯系,溝通,為做好規劃設計方案的修改調整工作獻計獻策,并與規劃部的同志對17家境內外著名的設計單位進行了考察,并分別向這些設計單位詳細地介紹了建設項目周邊基本情況、使用性質、功能以及訂單式地產建設模式及意義,萬達集團對項目的重視程度、發展遠景、目的是告訴這些設計單位,要以萬達項目為主,參與萬達項目為榮,便于公司掌控設計方案完成的時間節點與主動性。上海公司主動配合集團規劃部,完成了規劃設計方案修改調整工作。 于此同時,上海公司分別進行了供電咨詢、供水咨詢、供氣咨詢、人防設施咨詢、交通組織規劃設計咨詢、供電專題座談會,擬編交通組織分析報告座談會、擴初設計前期準備工作會、消防設計咨詢會、衛生防疫征詢工作,目的是了解和掌握各個主管部門對在建項目的有關規定、要求和重點,便于我們更加準確地把握和控制設計標準、范圍、工作內容。我們和設計單位保持緊密聯系,對設計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進行持續跟蹤,并配合規劃部對設計方案初稿進行了中間檢查與指導,認真的研究和分析,提出我們的想法、意見和要求,不斷地修正和完善。通過我們依靠自身力量,集合了這些公司、單位先進的設計理念,設計風格,推薦優秀的設計方案,取其精華為上海萬達商業廣場項目所用,為將上海項目打造成精品工程奠定了基礎。 總體布局,做出詳細合理的總體設計 上海萬達商業廣場項目規劃用地面積6.012公頃,平面呈“品”字型布置,由縱橫三條商業步行街內街、一個中心演示廣場、五個環狀交織成網的地面交通、與地下南部連接的五角場下沉式廣場、北側與軌道交通十號線及百聯又一城相連接的地下交通道構成。 楊浦區區政府表示,萬達商業廣場的定位,將決定五角場城市副中心的定位。 在這塊基地上怎樣才能做出最好的、最合理的設計方案,同時又滿足集團項目增加容積率的要求呢?上海公司匯同五角場開發建設辦公室劉玨主任,主動協調楊浦區規劃局、上海市規劃局等相關主管部門,聘請有關領導、權威專家座談,闡明萬達集團在這一顯赫位置興建商業廣場的意愿和意義,以及萬達集團“訂單式地產模式”的優勢和前景。與會的專家、領導從地下、地上空間組織發展、商業廣場建設對周邊區域輻射的影響等多個角度考慮,對未建工程的地下如何接口、項目內各單位之間增設架橋、懸挑外廊、內庭式布局、增加高層辦公等部分的內容提出想法和建議。 針對建筑位置怎樣擺放才能減緩地基建筑對街角的壓力、減少對城市交通樞紐的壓迫感這一問題,我們協助集團的規劃部請多家設計單位,做出了十多套設計效果圖、模型及三維動畫演示方案,反復地進行了比較分析,從方案坐落位置對結構體的影響、能否滿足消防救援要求、業態出入口、地面場地的使用、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的停放是否便捷合理、對基地周邊交通、居住的干擾以及對基地西側、北側居民居住日照方面的影響等等多個方面充分考慮和論證,提交了四套完整的修改調整方案,獲得了上海市規劃局的認可,最后批復的技術指標如下: 1、總建筑面積由21.38萬平方米調整為33.5萬平方米, 2、容積率由2.95調整為3.97(規劃控制3.95) 3、地下面積9.603萬平方木 4、地上建筑面積23.8萬平方米 經過上海公司積極主動地努力與配合,使得上海萬達商業廣場在建項目增加了12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從而降低了工程成本投入,為集團創造了最大效益。 優化方案,節約建設成本 初步設計階段的技術方案咨詢、選擇、論證和定案,是塑造精品工程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是項目工程測算不可缺少的依據,對優化技術方案以及對工程建設的安全、質量、運營、維修、管理使用、工期都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上海萬達商業廣場項目為做好優化技術咨詢工作,召開了大量的有關優化方案、咨詢。論證的工作會議,前后達幾十次之多。這些咨詢和研討會,為項目初步設計、擴初設計順利展開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尤其是供電、空調、樁基及基坑圍護支護等特大而重要方案及會議更是意義重大。特別是基坑圍護、支護的設計方案,集團高級副總裁丁本錫非常重視,非常關注。關于基坑維護、支護問題,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采用怎樣的方案才能節約成本,縮短工期,對此,上海公司針對項目的實施細節組織了多次方案論證會,面對不斷出現的各種問題,反復進行了調查研究,并主動與多方溝通,尋找和提出應對和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由于上海項目這個超大基坑,長300米,寬160米,平均深度達11.6米,總土方量在55萬平方米左右,被上海著名專家評說為華東第一坑,而地質情況很差,周圍環境復雜,地下管線眾多,地下水在—0.5米左右,加之場地又處于以前古河道區域,位于不同層面的泥、砂,給我們的設計和施工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從支護方案上來說,基地條件比較差,建筑退界在10米左右;加上狹小的施工用地,22個月關門的工期,要建造和完成34萬平方米的商業項目,困難重重。因此,選擇合理的、切實可行的設計方案顯得更加重要和突出了。在這個問題上,不能占用更多施工操作場地是前提條件,那么材料的堆放怎么辦?臨時施工設施怎么搭建?運輸車輛如何行駛?相繼而來的55萬立方米的土方,在6個月工作日內,怎樣運出去?下道工序準備材料怎樣運進來,堆放在哪?降水施工、樁基施工怎樣穿插作業等等,種種困難和問題都暴露出來了。 集團高級副總裁丁總,以其30多年的工作閱歷和豐富的實際經驗,明確指示上海公司:要聘請著名的專家,對基坑圍護支護的設計方案進行詳細的咨詢和論證。就此問題,丁總親自參加了研討會議。上海公司經過多次組織專家咨詢會,拜訪有關部門、專家,利用各種渠道進行詢問,開展實地考察和調研。在綜合考慮成本和基坑工程在支護結構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從工期、材料、設備、場地、人工及環境保護、施工難易程度、縮短工期、基坑面積大、開挖深的特點,以及減小基坑變形的要求,基坑施工分期和前后期工程施工進度安排等多個方面,做了綜合的對比和分析,提出了五種不同的基坑支護方案。 上海項目為超大基坑,周邊多為砂性土,易產生流沙管涌等地質災害;同時擬建場地有多處暗浜分布(寬15米,深4米),圍護結構采用灌注樁加止水帷幕對防止流砂不利。從成本方面考慮,如采用地連墻兩墻合一的方法,則造價與灌注樁加止水帷幕基本接近,且地連墻兩墻合一的方法有利于施工。因此,最終確定圍護結構宜采用地連墻方案。周邊逆作則可減少支撐費用,因此該基坑支護結構最終確定地下連續墻、中心島開挖,周邊逆作法。 由于我們選擇了正確合理的設計方案,節省了坑內支撐費用3000萬元左右,為上海萬達商業廣場項目節約了建設成本。 強化設計管理,保證出圖質量與進度 有13家設計單位分別承擔了上海萬達商業廣場項目的專業設計工作;主體由中國建筑東北院上海分院承擔;立面由日本MAO一級建筑事務所完成;基坑圍、支護由上海房屋設計院完成;人防由上海長寧區滬防設計院完成;交通由同濟大學交通學院完成;環境由澳大利亞上海帕萊登建筑景觀咨詢有限公司承擔;內裝由北京雅思邁建筑有限公司完成;煤氣由上海煤氣設計院完成;電力由上海寶山供電所完成;泛光由上海廣茂達燈光景觀有限公司完成;綠化由上海開藝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完成;VI系統由北京設計公司完成,三條下沉廣場通道由上海市設計院完成。 上海公司沒有設計部,延用商業管理公司以前的模式,整個設計管理工作開展是由總工程師與工程部各專業工程師穿梭式管理。前期只有2-3人。開工之初項目總監和工程部經理相繼調出,給我們的正常工作帶來了影響與壓力。 施工現場就是戰場,上海公司沒有因為人手不足而擱置工作。總工程師二話不說,挑起了設計管理和施工管理的重擔。同時,上海公司注意和集團規劃部保持最緊密的聯系、溝通,以求得集團對設計的審核、定案工作的大力支持。 2004年3月,由于東北院參與我司項目設計的主要人員和設計總負責人分管院長等一批人員調出,給我司項目設計工作帶來極大的影響,加之參與項目設計人員的新手較多,經驗不足,提出的交通設計方案不能滿足審批要求,地下商場防火分區劃分以及人流組織設計不合理,給公司的設計管理、報審工作帶來了很多問題。對此,公司一方面協調設計院,敦促有關人員加快工作進度,同時我們與集團規劃部的同志自己親自做出地下一層商場、地下二層停車場的設計方案,直接參與到設計方案的繪制、內審、定案的工作當中去,避免了因圖紙設計問題影響我們的報審工作。 為進一步保證圖紙設計的質量和出圖進度,公司琢磨和理順更好的工作方法,調節控制思路。3月20日,上海公司組織召開了由東北院院長及總院各專業總工程師參與的工作會議,圍繞著項目設計、各專業各階段的出圖計劃、完成時間、節點、人員隊伍落實、設計、校核、審核、審定的程序控制環節、責任到人等關鍵工序、關鍵節點控制法進行了明確,在重要環節和部位我們親自到設計院進行監督、跟蹤和指導,確保設計質量和進度按照我司要求的節點時間完成。 在出圖管理方面,我們加強了審核和校核工作。由于來自不同方面設計變更比較多,給我們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帶來很多不便。比如:第一食品主力店加中庭抽柱;和樂扶梯位置調整,平面使用功能的調整;國際影院平面布局調整,都是在基礎及地下工程、地上主體工程已施工完成后才提出變更等等,為滿足商務要求,對各業態提出的變更我們從技術條件進行復核。凡不合理的要求,則說明情況,不予同意;可以滿足的,則盡可能予以滿足。同時,從加強出圖管理考慮,我們要求所有的變更均需總工程師簽字。沒有總工程師委托東北設計院不接,強化了設計管理工作。另外我們還聘請了有經驗的專家對設計圖紙進行審核,審查是否存在浪費與不合理現象,從技術和成本兩個層面上進行把關,從而保證了圖紙的質量。 優化設計,降低成本 上海萬達商業廣場地下一層商業用房工程設計,按防火規范要求,總建筑面積超過20000平方米時,應采用防火墻進行分隔,且防火墻不得開設任何門窗洞口。40000平方米地下一層商場,要劃分為兩個獨立區域。規范要求對我司地下商場的整體使用影響較大。經過公司與消防部門的多次溝通和討論,消防局采納了我們優化設計的想法和建議,設置了下沉式中心廣場,滿足了地下商業廣場整體使用要求,降低了建設成本。 公司對地下一層防火分區劃分的擴初設計圖紙進行了審核,重新提出了調整防火分區劃分方案設計圖紙,并多次去消防局協調、溝通,得到了消防局各級領導的支持和幫助,并派有經驗的領導、專家與我們和集團規劃部的同志詳細研究設計圖紙。經過我們不懈的努力,沒有花一分錢就拿到了擴初設計的消防批復,同意地下一層兩個區域的劃分結合下沉廣場四周的分幕(加密噴淋)來進行分隔,并同意南北通道作為無障礙的物理通道使用,這樣一來,不僅使得地下一層的商業空間保持了整體性,還大量地減少了疏散樓梯、機械排煙、防火卷簾等消防控制部分的設置,節省了大量資金,縮短了工期。 按照上海市有關部門要求,我司項目人防設計需要配建7143平方米的民防工程,原人防設計劃分為四個防護單元(抗力等級為6級),且每一個防護單元要有一個獨立的安全出口(安全出口要求設置在倒塌范圍之外)。經過我司與人防主管部門和設計單位的溝通,利用建筑主體內的樓梯間,作為安全出口,減少了3個獨立出口設置,節省了建設資金。 我們對原地下卵石濾水層的設計提出了修改意見,取消了卵石層,以塑料濾水板代替,節省資金900多萬。 基坑圍護、支護結構設計,經過專家論證和優化,公司采取中心島開挖順作、周邊逆作的方案,節省了基坑內支撐費用3000多萬。樁基礎由于逆作法需要采用灌注樁,如果全部采用灌注樁,整個樁基造價大幅上升。經過我們的充分論證和計算后,僅在高層與部分立柱樁采用灌注樁,其余用PHC樁的方案,節省成本2000對萬。地下室結構-6.00米,采用無梁結構,降低了層高,減少了地下室開挖深度,節省了大量費用并縮短了工期。 五角場項目屬于超長超大、大底盤、多塔樓結構,按照上海地區抗震要求為七度,對大型商業建筑還要提高一度進行抗震設防,因此設計院在設計時提出了多項措施以保證質量,比如混凝土外加劑、抗裂劑、微膨脹劑、聚丙烯纖維使用等,目的是防止混凝土澆注時產生裂縫和干縮變形。由于此措施對工程成本有較大影響,施工中最好是蓄水養護。通過我們調查和專家論證,外加劑使用過多對結構并沒有太大的好處,控制不好,反而會起副作用,施工過程中控制水灰比、塌落度、跳倉澆注做好養護是關鍵,所以我們取消了外加劑,避免了成本的增加。 鋼立柱是逆作法的關鍵工序之一,我們對原設計進行了優化,調整了邊坡坡度、坡頂平臺寬度,將環板范圍四跨改為三跨,減少了逆作區域的挖土量,節省了52根鋼立柱費用,加快了工期,節約了大量成本。 原設計真空降水井308口,通過我們審核并與設計人員研究和討論,結合現場實際情況,減少到現在的211口,節省了資金126萬。 地連墻圍護結構原設計平均深度28米,減至24米深,減少了2900立方鋼筋混凝土,節約資金500萬元。 地下室內襯墻作為保護墻體,我們要求設計將其作為設備的管道廊充分利用,節省了另設管道廊的費用,減少了設置管井、管廊而占用大量商業用房面積,為項目建設創造巨大的利益空間。 由于施工現場比較狹窄,場地材料的堆放,車輛的行駛都帶來很大的困難。施工單位提出將環板進行整體加固,行駛土方車輛。這是一個巨大的投入問題。不僅砼板厚,鋼筋配量增加環板支撐、邊梁、圍護部分統盤要進行增量設計。對此,經我們與施工單位、設計單位多次的反復研究、討論與審核,在最大限度下的協調,最后僅在出土口附近進行加固,即保證了進度,大大降低了環板造價,且成本也得到了控制。 對(dui)(dui)于項目設計的細節(jie)問題(ti),我(wo)(wo)們(men)(men)也進行了嚴格的審查(cha)和控制,比如中心(xin)島A區(qu)的護(hu)坡,考慮地連墻位移,原設計是絲網護(hu)坡。經過對(dui)(dui)現場(chang)施工第一次開挖深度控制,我(wo)(wo)們(men)(men)取消了護(hu)坡,僅對(dui)(dui)幾個較大、較深的坑進行了加固,為項目降低了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