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區規劃局核發選址意見書31件,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30件(建設用地面積64.03萬平方米),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103件(建筑面積221.96萬平方米),審理建設工程方案74件,核發臨時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49件。會同房產管理部門完成“居改非”征詢答復32件,會同工商、市容部門完成戶外廣告設置31處。開工復驗建筑灰線127件(建筑面積112.26萬平方米),辦理竣工驗收101件(建筑面積98.21萬平方米),發出各類限期拆除告知書和限期拆除通知書各39份,拆除違法建筑面積14058.6平方米,積極開展歷年遺留臨時建筑的清理,并制訂整治計劃。組織建設工程方案公示5項5次,主動向街道部門介紹工程方案4項5次。接待城建檔案查詢595人次,查檔1303卷。
完成虹橋地區城市設計概念規劃
2月,區規劃局完成虹橋地區功能拓展規劃調研工作,初步提出了虹橋功能拓展的思路和規模,為開展“世博會與長寧新一輪發展大討論”關于虹橋功能拓展戰略提供條件。5月,委托同濟大學盧濟威教授編制了《虹橋地區城市設計概念規劃》。8月、9月又分別委托日本濱野公司和美國RTKL公司編制了《虹橋地區城市設計概念規劃》。三家設計單位對虹橋地區發展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規劃意見。
完成全區多層高層建筑現狀和在建調查統計
9月,區規劃局對全區高層建筑現狀和在建相關數據進行調查統計。據統計,區現有高層共647幢,總建筑面積897.6萬平方米,其中商務樓87幢,建筑面積195.2萬平方米。在建多層高層住宅、商務樓有254幢,總建筑面積390.2萬平方米,其中,多層住宅56幢,總建筑面積19.2萬平方米;高層住宅149幢,總建筑面積264.9萬平方米;多層商務樓22幢,總建筑面積21.8萬平方米;高層商務樓27幢,總建筑面積84.1萬平方米。在批項目和閑置土地計有55項,總用地面積共86.3萬平方米。
虹橋臨空經濟園區新一輪詳細規劃編制完成
區規劃局在5月底編制完成新一輪《虹橋臨空經濟園區詳細規劃》。該《規劃》將園區分為五個主要功能區域,即:孵化區、環型布局多元產業區、直線型布局多元產業區、2層歐式獨立商務辦公樓和3層獨立式商務辦公樓區。從公共服務設施、綠化系統、空間構架、水系、道路交通組織、市政設施等六個方面進行統籌安排,合理布局。
評選天山路景觀規劃設計方案
天山路軸線的規劃和建設,是長寧區“十五”期間乃至今后一段時期發展的重點,將直接關系到區綜合競爭力的提高和現代化新城區的建設。為了進一步加強與周邊開發地塊的控制協調,對街道兩側空間做更細致的安排、設計。區規劃局邀請英國合樂公司、美國KEY建筑師事務所及交大風景園林研究所三單位為“長寧區天山路景觀規劃設計”的投標單位。11月7日,召開“長寧區天山路景觀規劃設計”評標會,來自市規劃局、社科院、園林院、工程設計院、區建委的領導和專家以及區有關部門的領導參加了評標會。經過與會專家和領導的認真評議,從中評出了兩個較為優秀的方案。
評審蘇州河(長寧區段)景觀總體規劃設計
區規劃局委托英國合樂集團公司(Halcrow Group Limited)編制的“蘇州河景觀總體規劃”終期成果于9月28日完成。終期成果根據中期成果評議會的要求,對沿線景觀總體構成進一步細化,對沿線防汛墻改造、道路斷面設計、燈光設置、小品設置、現有橋梁改造、規劃擬建橋梁等提出了原則和建議,并對曹家渡、一紡機、北虹路等七個節點進行了細化設計。10月23日,召開蘇州河(長寧區段)景觀總體規劃專家評審會。區長陳超賢、副區長趙惠琴參加了會議。上海現代設計集團總建筑師、國家級專家、教授級高級建筑師邢同和,上海市蘇州河整治辦公室副主任張效國,上海市城市規劃管理局副總工程師徐毅松,上海市園林設計院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朱祥明,上海市水務規劃設計院副院長、高級工程師胡欣,上海市社科院美學研究室主任劉天華教授,市規劃局、市防汛指揮辦公室、市航務處、市蘇州河整治辦公室等相關管理部門以及區人大常委會、區政協、區建委、區房地局、街道等相關單位的部門負責人參加了會議。專家對規劃方案給予肯定。同時,專家對規劃的深化、細化也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意見和建議。區長陳超賢肯定蘇州河(長寧區段)景觀總體規劃工作,并提出要做出精品景觀,做好親水景觀設計和沿河建筑北立面的設計。
新華路歷史風貌保護與開發利用課題完成
年內,區規劃局開展新華路歷史風貌保護與開發利用規劃調研活動,探尋通過對花園洋房歷史風貌建筑群的保護與再利用對新華路進行價值發掘和品質提升。規劃研究的區域北起法華鎮路、東側南向至淮海西路、西至凱旋路,總用地為94公頃的“三角形”區域。調研結果認為:新華路沿線地區應以歷史風貌建筑群的保護與再利用為主線,利用上海影城現有的功能與存在的影響;區域功能定位應以商為主,適當平衡商業與商務;新華地區的規劃核心區域是211弄所在街坊及以西街坊。重要節點有:安西路與新華路交叉口、番禺路與新華路交叉口、定西路與新華路交叉口;重要街道空間是新華路(番禺路-定西路段)與安西路(新華路-安順路段)形成的“丁”字型架構。規劃功能梯度為:以歷史風貌建筑群置換后的商業或商務功能作為區域的主導功能,以安西路西側街坊新增功能為輔助配套,以安順路沿線及上鋼十廠的規劃功能為完善補充。開發時序上應先通過置換211弄等41幢花園別墅,包裝形成先發效應,同時實施輔助配套區的置換工作,并進行全局統籌與聯動開發。
完成城建檔案GIS開發
2003年,長寧區城建檔案室完成了檔案GIS的開發,成為全市區縣級城建檔案室最先使用GIS地形查詢系統者之一,大大提高了區城建檔案查詢效能,方便了建設單位和市民的查詢。
健全規劃管理機制
2003年,區規劃局加強各項制度建設,努力健全科學規劃管理機制。(1)逐步建立健全城區規劃編制的競爭機制,提高城區規劃編制的科學化水平。在虹橋地區城市設計概念規劃編制過程中同時委托三家國內外知名的設計單位分別進行設計,經過綜合評審,再另外委托一家資深設計單位綜合前三家單位方案之長,將設計方案深化細化,保證了規劃的科學性和實用性。(2)不斷健全、完善城區規劃編制中的公眾參與機制,提高城區規劃的民主化程度。健全完善了規劃公開制度、建設項目公開制度、建設方案公示制度。(3)健全、完善制度體系,強化內部管理。完成局內部制度建設的調研,修訂、完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員民主評議制度、行政執法責任制、行政過錯責任追究制、目標管理考核制度、干部教育培訓管理制度、干部任用制度、干部考核制度、中層干部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干部購房報告制度等27項,切實做到“事事有制度,處處有規范”,為提高規范管理水平奠定了扎實基礎。
整治規范店招店牌
為從源頭整治、規范店面招牌,第三季度區規劃局先后召開4次相關職能部門和街道(鎮)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聯席會議,按照“強化宏觀管理、實施超前管理、簡化審批管理、加強批后管理”的思路,建立了“店招店牌”集中會審和聯席會議制度,明確了“以會代審,一門式服務”的工作機制,并制定了《長寧區店招店牌管理和實施暫行辦法》(討論稿),對“鴻凱灣”、“天臺家園”和“南洋新都”等路段的沿街商鋪店招店牌、門面裝潢工程進行整治試點,實施源頭控制,取得了良好效果。區規劃局又制定了《長寧區市容景觀管理和實施暫行辦法》(討論稿),為長寧區城市景觀的塑造、為長寧區國家文明城區的創建、為長寧區城市建設與管理新機制的探索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宣傳保護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筑
長寧區有45處被列為優秀歷史保護建筑,虹橋路、興國路被列為市文化風貌保護區,新華路被列為優秀歷史建筑保護區。為提高廣大市民對歷史風貌和優秀建筑的保護意識,7月15日,區規劃局領導為新華路街道機關、居委會干部和社區群眾150人作了“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筑保護”的講座,介紹了上海市及長寧區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筑保護的現狀、任務、目標,運用多媒體直觀、生動的演示了對新華路歷史風貌區進行保護和開發的構思與設想,受到了街道干部和群眾的熱烈歡迎。
|